幼兒園案例分析
作者: 來源: 上傳時間:2019-04-12
巴黎圣日耳曼尼姆 www.qsyext.com.cn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關系著將來的學習成績,同時影響著人的性格和處事等等方面。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常?;勾胖萇?/span>“奶氣”,尚不懂“學習”為何物。但對學前班階段的孩子來說,如果錯過了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絕好時機,就會讓孩子在初升小學的階段平白多了許多障礙,最后有可能成為老師同學眼里的“壞孩子”。因此,家長在這樣的一些問題上多花點心思,讓您的學前班孩子擺脫“奶氣”,順利升學!?
案例:洋洋上學前班了,洋洋媽媽卻憂慮起來,孩子就要上小學了,可是對于目前幼兒園的一點點學習任務,洋洋就表現出馬虎、丟三落四,這僅僅是漫長學習期的開始,不開一個好頭,怎么能養成孩子學習細心的好習慣呢?其實,只要家長有心,這種弱點是可以改正的,也可以培養他們細心學習的好習慣。
首先,選擇合適學習的內容與方式。
誤區:不少家長受多年傳統教育的影響,把學習定義為認字計算,于是要求孩子認字、做計算題等。
分析:學前班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階段,提前了解小學的學習內容、形式與方法,無可厚非,但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式。不少家長受多年傳統教育的影響,把學習定義為認字計算,于是要求孩子認字、做計算題等。須知,這樣的內容和方式完全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。心理學證明,單調的刺激最易產生疲倦,疲倦狀態下的孩子是很難做到認真細致的。
糾正:給學前班孩子的學習內容應豐富多彩:語言、音樂、科學、畫畫有講有唱有畫才能極大調動孩子的積極性。
其次,選擇合適的學具。
誤區:有些心急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了解小學學習內容,給孩子買來學具全是黑壓壓的文字,孩子非常不感興趣。
分析:我們知道,孩子喜歡色彩鮮艷的東西。因此,給孩子的學具也要遵循這一特點,逐漸過渡。
糾正:開始階段,給孩子學具應以色彩鮮艷的圖畫為主,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愛好;一段時間之后,可以選擇圖文結合的學具,并且其中的文字要大,數量不能太多,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興趣;只有等孩子的思維方式發生質的變化,即由具體形象思維轉換到抽象邏輯思維,他們才可以擺脫圖片,接受完全是文字的學具。
第三,學習的時間不能太長。
誤區: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,讓孩子持續讀書學習一兩個小時。
分析:時間越長,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,越容易馬虎,長此以往,容易養成馬虎的壞習慣。
糾正:根據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安排學習時間,當孩子開始散漫的時候立刻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,循序漸進地增加集中學習的時間長度。
第四,營造安靜、簡單的學習環境。
誤區:不少家長在家中一邊自己開著電腦電視,一邊要求孩子看書學習,這樣怎么可能有專心的態度呢?
分析: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,但學習是的心境例外。
糾正:在其學習時間內應有意減少周圍環境的刺激,營造安靜、簡單的學習環境,使其心靈逐漸沉靜,發掘對學習的興趣,以增進專心度,減少馬虎、不細心的行為。
第五,親子共同學習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,也有利于孩子養成學習細心的習慣。
誤區:孩子的學習要靠他自己不斷摸索和進步,家長只要看著和督促就行了。
分析:家長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指南針;家長的表揚和鼓勵是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動力,家長自身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。
糾正:在親子閱讀中,媽媽和孩子一起用手指著故事內容,你一段我一段,其樂融融:在科學小實驗中,爸爸和孩子一起睜大眼睛,密切注視著實驗的變化;在音樂欣賞中,一起仔細聆聽每一個音符的跳動親子共同學習,孩子將會受益匪淺。
第六,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細心。
誤區:學習習慣是學習的時候培養起來的。
分析: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生活的寫照,細心學習的前提是細心觀察。
糾正:應引導孩子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,從自己到他人,從家里到幼兒園,從到今天到明天其次,要培養孩子有條理的習慣,物品有條理,生活有條理,行為有條理,久而久之,孩子的思維也有條理。另外,要培養孩子的習慣。游戲完了,檢查玩具是否收好了?畫畫好了,檢查一下是不是有遺漏的養成了檢查的習慣,也就養成了細心的習慣,將受益終生。
第七,家園合作,共同培養孩子學習細心的好習慣。
誤區:學習習慣的管教主要應該由幼兒園負責,家長平時多督促督促就行了。
分析: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,是需要多方努力的,家園互不溝通,怎么能達到一種默契呢?
糾正:家長應主動和教師交流,相互學習彼此的優秀做法,互相促進,共同發展,一起幫助、監督孩子養成細心學習的習慣。
好的學習習慣不僅關系著將來的學習成績,同時影響著人的性格和處事等等方面,幼兒園學前班階段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絕好時機,家長在這樣的一些問題上多花點心思,一定能看到成果,看到一個會學習的好孩子。
編輯:cicy